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。作为资本市场的基石,上市公司的研发投入为国家科技发展注入了充足动能,而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作为国民经济的稳定器、压舱石,在推动科技创新驱动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。
近日,以“价值与投资——激活中国智造源动力”为主题,由上海证券交易所与第一财经联合举办的“‘我是股东’走进上市公司专项投关活动”,在上交所北方基地圆满完成。中国铝业、中国中车两家央企就如何在坚持主业的前提下布局新兴产业,以及数字化转型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。
(“价值与投资——激活中国智造源动力”走进上市公司专项投关活动现场)
坚守主业同时布局新产业
谈及新兴产业布局时,中国铝业财务总监兼董事会秘书葛小雷表示,中国铝业作为传统的原材料生产企业,主要产品是原铝。而近几年公司在高纯铝、非冶金级氧化铝以及伴生金属的研发和生产方面均有所突破。
葛小雷认为,未来中国铝业在高纯铝、非冶金级氧化铝、金属镓等伴生金属方面,争取做到全球第一:“我们还会利用优势,将能源消纳和新能源发电结合起来,助推新能源发展,这也是中国铝业下一步布局,从过去的煤电铝一体化,向水电、光伏、风电等新能源和铝的一体化转变。”
在绿色环保发展层面,葛小雷表示过去氧化铝、电解铝生产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废渣废料,对环境形成污染。近几年,中国铝业通过技术攻关,变废为宝,将废渣废料利用起来,从中提取金属镓、锂、钒、镁等金属,以及对赤泥进行综合利用。
而中国中车在坚守主业的同时,围绕轨道交通装备,也在持续打造新技术和新系统,比如磁悬浮。此外,在新能源及新材料领域,也有颇多布局。
中国中车证券事务代表总办主任靳勇刚在活动中表示,作为国资央企,中国中车已积极投身于国企改革的行动潮流中。在“十四五”期间,确定了“一核两商一流”的战略定位。“一核”就是以轨道交通装备为核心,以“高端装备制造商”和“系统集成商”作为两商的主要定位。“一流”就是致力于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。
在不断向外拓展的过程中,中国中车也从单一的轨道交通产业拓展成了双集群、双赛道的当前产业格局。双集群是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和清洁能源装备集群。同时中国中车又牢牢地把握住了“一核三级多点”的战略布局。”三级”就是公司目前致力于打造的风电设备、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及新材料。
发挥引领和创新作用
在构建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过程中,央企该如何发挥引领和创新作用?
靳勇刚认为,在实际工作中,央企眼中不能仅仅只有自己,而是要保证整个产业链的安全。例如中国中车把轨道交通所能涉及到的产业链,分成了11个子链。而这11个子链,又分别精准识别了六万多个可能被影响安全供应子链中的某些项点,再交给不同的下属子公司进行联合攻关。11家子链承担了各自的责任和使命,不断进行公关,带动了整个上下游供应链安全。
构建现代产业链体系过程中,中国中车也一直把自己纳入现代化产业链条。例如前段时间新能源汽车中的IGBT驱动模块非常紧张,导致很多企业停产停工,没有办法交付。中国中车从2008年起,通过并购深度切入到高端IGBT的研发过程中。
而在中国铝业的发展过程中,对于战略引领作用的发挥同样非常重视。
葛小雷表示目前中国铝产量,能占到全球的55%以上。而在科技引领层面,中国铝业经过多年研发和科技进步,无论是装备水平、技术水平、还是生产管理水平,其他企业都很难相比。
在资源占领层面,经过多年布局和积累,中国铝业铝土矿资源的获取方面也取得了突破,不仅国内铝土矿资源拥有量领先,而且在几内亚拥有超17亿吨铝土矿资源,确保了铝土矿资源的供给以及我国铝产业链的安全稳定运行。
至于保证材料安全,中国铝业积极适应未来绿色产业的发展。无论践行国家双碳战略、还是引领未来循环经济的发展,中国铝业同样做出了很好的引领效应。
央企的数字化转型
而在数字化转型层面,靳勇刚表示,中国中车非常明确的在“十四五”的战略中,将数字化列为第一。通过数字化赋能实现业务空间的增长。
在组织层面,中国中车成立了专门的数字化办公室,进行了顶层设计,与国内顶尖的机构一起合作,确立了非常宏伟的目标。
具体而言,中国中车建立了19项重大工程、推动了超过70项重大子项目的落地,以带动数字化进程。这其中包括智能化车间、数字化产线等等,都是为向用户提供高质量产品。
“数字化最大的特点是一张网、一个系统、一个体系,如果各子系统单独行动,很有可能变成信息孤岛。”靳勇刚介绍道,“但我们必须统一建设信息化高速公路,中国中车青岛大数据中心近十个亿投资,一期已基本建成,承载着信息化高速公路的建设工作,每家企业均可提出需求。跑在高速公路上的车辆,可以是小汽车、大货车、皮卡,都没关系。企业业态、形态、需求可以千差万别,但信息化高速公路就在这里,信息化规则由集团统一确定。”
葛小雷也介绍道,中国铝业制定了数智化1234X+N行动方案,以一个数据标准体系为核心,项目管理体系、运维管理体系两级管理体系为支撑,智能工厂建设规范、工控网络安全规范、互联网络安全规范三个管理规范为指引,统一经营管理平台、统一生产管控平台、统一供应链系统平台、统一数据中台四个统一平台为主体,以分批次建设多业态智能工厂,N个科技与安全智能化项目为路径,全面建立公司数智化支撑体系,利用数字技术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赋能。
其中,《中铝股份智能工厂建设规范》是有色行业首套也是目前唯一一套智能工厂建设规范;《中铝股份智能工厂工业控制网络安全管理规范》是中铝集团首部工业控制网络安全规范,提炼了公司数智化建设的方法论和最佳实践。
此外,中国铝业还通过数字化、智能化打造智能工厂来提升劳动生产率。电解铝企业按平均每人每年产量计算的劳动生产率,由2015年前的两百吨大幅提升至目前最高一千余吨,平均人均产出也可达到七八百吨,大大提升了劳动效率,促进了企业的高质量发展。
靳勇刚还介绍道,中国中车将增长点聚焦至清洁能源装备板块,而将第二张名片聚焦至风电装备,还将其正式列入“十四五”规划中。
“我们又新成立了一家新能源技术公司,深化落实公司的风电发展战略,把分散、重复的、在风电领域的研发资源进一步聚焦和聚集,甚至不排除进行一些战略重组,以持续提升公司在风电领域的资源聚焦度和能力提升。”靳勇刚说道。
而他认为,公司的储能装置、储能装备也是“一批黑马”。
而葛小雷则认为,中国铝业有如下几个竞争优势。首先在战略层面先行了一步,积极获取铝土矿资源,实施“两海”战略,不断优化产业布局;第二就是运营效率大幅提升,在氧化铝行业推广“三化一提升”、在电解铝行业推广“五标一控”、在炭素行业推广精准配料、精确成型、精细焙烧的“三精管理”,这些管理模式保证了公司运营效率的提高。
另一大优势在于科技优势,例如能源、材料消耗的不断降低。电解铝的电耗占电解铝成本大头,占到电解铝将近40%的成本。过去一吨铝要15000度至16000度电,通过科技进步,现在每年电耗都在降低。目前中国铝业已经实现吨铝直流电耗12300kWh技术并在公司内全面推广,正在开展吨铝直流电耗11800kWh的技术研发。
资本市场和央企:相互约束、相互激励
事实上,近些年央企在资本市场中占据着愈发重要的地位。2023上半年以“中特估”为代表的一批央企则在资本市场中表现亮眼。
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市场服务部负责人金迪介绍道,国务院国资委此前印发的《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》中提到,要加快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、现代产业链链长,要肩负起科技创新的国家重任。2022年,央企整体研发投入首次突破1万亿元,同比增长9.8%,央企、国企整体研发强度稳步提升。
中邮证券研究所所长助理刘义认为,2023年,央企的考核体系指标发生了一定的调整。2022年央企的KPI考核可以概括为两利四率;2023年则调整为一利五率。主要变化在于两个指标,增加了ROE指标和营业现金比率。这两个指标的增加,表明了监管对于央企经营质量和盈利质量的关注。
同时上述两个指标也符合二级市场的评价标准,所以今年上半年,中特估非常好的表现,并不是市场的炒作,而是存在内在逻辑。他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内,以央企为代表的红利股会有更好的表现。
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部执行负责人缪延亮总结道,创新与资本市场,是一个相互需要的关系;而创新和央企则是相互成就的关系;资本市场和央企的关系,可能更多是相互约束与相互激励的关系,创新需要得到投资者的认可、要创造价值,这样的创新才是有意义的。同时,资本市场也为央企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激励机制。